校友姓名:林俊
2008年,林俊以中文专业背景进入某家电企业担任销售代表。没有行业经验的他,每天背着样品跑遍潮汕地区的电器商铺。一次,某经销商要求虚报销量以获取返点,他果断拒绝:“我可以少拿提成,但不能做假账。”三个月后,该经销商因资金链断裂跑路,其他业务员的“泡沫销量”化为坏账,唯独林俊的客户全部真实回款。这段经历让他悟出职场第一课:诚信不是枷锁,而是风险防火墙。
2016年转战母婴行业时,林俊发现部分同行靠夸大产品功效争夺市场。他反其道而行,在推广婴儿温奶器时,公开标注“不适用于微波炉加热”的警示,并附上第三方检测报告。初期销量低迷,但半年后,竞品因虚假宣传被处罚,他的“坦白策略”反而赢得年轻父母青睐,市场份额跃居华南前三。“越透明的生意,越有生命力。”他在总结会上说道。
2019年,林俊团队为美国客户研发的母婴产品爆红,但因产能不足面临订单分流危机。竞争对手报价低15%,调查发现其偷工减料。他选择向客户提交完整成本报告,坚持“质量不妥协”。结果:客户将70%订单转给低价供应商,林俊仅保30%。两个月后,低价产品因质量问题引发300万美元退货潮,订单全数回流。次年,客户追加6000万订单,公司销售额增长50%。“短期看是损失,长期看是信任投资。”他如此定义这场博弈。
作为管理者,林俊推行“三不铁律”:不夸大功效、不隐瞒风险、不承诺空头支票。2022年,团队因主动披露原材料波动,自费10万元加急检测,却换来95%的客户续约率——创行业纪录。一名新员工感慨:“这里教的不是话术,而是如何对客户说真话。”
16年,从中文系毕业生到母婴行业营销标杆,林俊用一场“诚信长征”打破功利主义迷思。他的故事为高职学子揭示:职业发展的终极竞争力,不在于技巧的圆滑,而在于底线的坚守。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笨功夫,才是真捷径。”
来源:学生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