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耘作 扬帆教学路 ——访外语系何迪凡老师
发布人:校友会审批  发布时间:2019-06-29   浏览次数:11

辛勤耘作 扬帆教学路

——访外语系何迪凡老师


人物简介:何迪凡,198511月出生, 20087月毕业于广东商学院(现广东财经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讲师。2011年获学院青年教师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2012年获学院首届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013年指导学生黄桂炎、靳倩倩参加广东省高职院校英语口语大赛并分别获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三等奖;2014年指导学生郑樁参加广东省高职院校英语口语大赛并获专业组二等奖;2015年指导学生关晓枫、吴英含参加广东省高职院校英语口语大赛并分别获专业组三等奖和非专业组二等奖;2016年获得学院“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日前,笔者专门采访了2016学院“优秀教学奖”二等奖获得者——外语系何迪凡老师。在采访中,何老师回首8年教书生涯,让笔者对陶行知先生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书育人 兢兢业业创佳绩

20087月,何迪凡即将从广东商学院(现广东财经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和其他应届毕业生一样,他一开始想去大公司、大企业工作,当得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正招聘英语老师,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面试,从此成为汕头职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

并非师范专业出身的何老师刚开始从模仿以前学生时代课堂上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入手,摸索学生们喜欢的教学风格,进而到后来关注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他独特有效的教学风格。

何迪凡老师一直坚持“教书育人”的信念,不仅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鼓励、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思维,还帮助学生树立独立的人格,指导学生走上健康积极的人生道路。教书8年来,何老师勇于承担教学任务,先后担任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经贸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精读》、《英语语音》、公共英语的《大学英语》、全校选修的《职场英语》,以及院内商英本科面授的《商务英语口语》、《外贸函电》、《外刊经贸知识选读》的教学工作。多年的辛勤付出和经验积累,使何老师在教学、学科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何迪凡老师还积极开展教学和信息化技术结合研究。“因为自己就是教商务英语写作的,积累了一些经验,了解其中学习目标、知识点、学生的情况等,觉得可以用信息化的方法解决一些课堂存在的教和学的瓶颈”,他说道。心系学生发展、学科建设的他参加了2016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其作品“Formal Invitation-to Write and to Reply(正式邀请函的书写与回复)”也获得了三等奖的决赛成绩。他介绍说,该作品通过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灌输,将网络环境下电子资源和移动终端互通融合,实现了各教学环节无缝对接;一旦深入应用,不仅能巩固学习成果,更能激发创作和探究式学习的动力。

深入浅出  指引学子同并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信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的学生连接在一起。”笔者认为何迪凡老师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口中这样的老师。

作为一

从事高职教育的老师可以是轻松的,但何迪凡老师潜心研究,努力让学生们深入浅出地理解、运用知识,从而掌握技能。8年来,何老师遇到了很多学生,尽管一些学生在大家眼中可能是调皮捣蛋的落后生,但是在他眼中每个学生都是聪明伶俐的人,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点,何老师认为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找机会扩大它,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受重视,进而扬长避短、发扬个性。例如:在大一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语音》中,他自创一套摸底测试题和问卷,发现大一新生以前在英语课上甚少接受专门的语音训练,而且大多数对基本的音标都未能很好地掌握。对此,他建议他们不要浪费时间寻找所谓的“捷径”,而是要老老实实参与早读,或每天抽时间练习发音、读课文。对于平常考察和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他都会及时向学生反馈并提供改进意见。而对于优生、差生,他根据他们不同的水平设置不同的练习和测试,目的是推行这门课的“精细化教育”。为了学生在语音训练中得到提升、尝到胜利的甜头,他首先意识到唯有结合学生实际,深入其内心并触动之,才能为各环节的学习引导铺平道路。通过大一第一学期的学习,他的学生从对语音的重要性的认识中端正了语音学习的态度,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中。而到了第二学期,他继续严格要求学生考勤和纪律,并继续指导“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习小组,推广小组成员互助计划,以期团结学生、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尽管学生刚接受小组分配的时候,显得有些不太满意,但从为学生考虑的角度出发,“错位”搭配显得十分必要。渐渐地,他们适应了与其他组员合作,也能在一次次的语音任务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有些学生表示,比起以课本为主的语音学习和练习,他们更青睐于何老师给予同学们在课堂中欢乐互动的机会。在这3年的语音教学里,他一方面更新教学内容,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材施教,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储备;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目标锁定在学生自主创新和团队合作的教学体验上。根据目前大一新生的反馈,何老师在该门课程的不断创新和尝试已经实现了师生间教学相长、心理相容。而即便如此,他依然打算在将来做好与其他语音老师的交流和学习,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吸纳学生反馈来对课程结构不断改进,让学生更有兴趣接受语音教育和练习,最终做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何老师告诉笔者,他经常和同学们交流,从中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关注的焦点,比如有时候,从一个“网络人”的角度去取得师生间共鸣,进而给课堂带来欢声笑语。何老师一直提倡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共同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他表示,希望外语系学子们能在英语掌握之余,接触一些实实在在的学科,或考取一些较实用的资格、技能证书,为自己的未来增添更多的技能和色彩,同时也希望学校开多点技能型选修课。为此,他建议同学们为自己的目标做点计划,把大目标化为可执行的小目标,然后在每天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好的时段逐一攻破。

心怀感激  合理规划创未来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却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何迪凡老师坦言道:“学院的领导,特别是学系的领导对他的帮助非常多,从备战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可以看出系里和学院教学督导室领导们的信任、鼓励、支持,更重要的是一些宝贵建议。”他也谈及要对学生感恩,因为亦师亦友的关系换来了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时至今日,还有毕业多年的同学与他保持联系,分享着那职场、那生活、那感情——许多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感慨万千。

当谈及未来的规划时,何老师说:“长远来讲,希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成为一名“社会型教师”,即利用自己的专长,把部分精力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对于外语系的现状和未来规划,他认为一个系的发展需要长远规划,既要符合社会、市场需求,又要结合学院的实际,如果发展要靠软硬件,硬件的不足可以补充完善,但软件的不足却是最致命的——作为老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强化教育教学能力,发挥自己的工作特长,和同事齐心协力地为学院发展出力。平时一有空闲,他选择在kindle上看书,直接目的是提升文化修养,终极目的是将所学所悟的和最新的思想和学生分享,“说不定是给他们提供创建美好未来的材料”——他得意地说道。

教师的加法是增加桥粱,教师的减法是减少荒凉。对于教学“学··行”,何迪凡老师奉行香港理工大学的那句“To learn and to apply,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坚持引导学生,为他们学成之后能造福社会。笔者深信,学院中不少像何老师这样怀抱理想、践行教育的优秀老师正不断涌现,相信在他们的精心栽培下,学院一定会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



院报学生记者/姚崟榕

指导老师/唐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