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绿中一片红
————杨映红老师映像记
张加炳
2016年3月31日,好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春和景明,这让刚刚难受于滞重、湿冷天气的人们透了一口气,心情格外地轻松。下午二2时许,前来观摩人文社科系杨映红老师公开课的三十一31位老师陆续到场,若非当天下午学院有两个重要会议(“十三五”规划和学院安全工作会议)于此时的召开,可能有学院领导有和更多的中层主任领导和前学院领导来听课。
杨老师主讲的课题是《李白诗歌写“虚”特色》。说起李白诗歌,清人赵翼有诗为证:“李杜诗篇万人传,如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是吗?“朝发白帝、暮宿石壕、夜泊秦淮、晓看红湿处”,这些唐诗宋词有多少人读过。要在四十五45分钟内讲清楚李白诗歌写“虚”的特色,不容易呀!而前来听课的十八18位中文专业老师又可都是行家。
二点半2:30分准时开讲,杨老师的几句开场白就让众位听者耳目一新,。只见杨老师落落大方,娓娓而谈,如数家珍的从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独特的想象方式、独特的形象描写手法三个层面逐层分析,层层深入、层层相扣。如《将敬酒》一诗,请听杨老师是如何分析其“虚”的呢。?诗是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两个“君不见”的排比句如挟天风海雨呼啸而来,其声情悲壮感人非同寻常。第三四句由悲感而言尽欢,第五六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猛然振起,表现出高度自信,流露出用世的渴望。接着畅叙饮酒之乐,情绪趋于狂放。诗至“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又来一个逆转,一腔愤激翻卷而出,最后以“与你同销万古愁”结尾,无比深沉的万古“愁”与开篇的“悲”关合,完成了全诗的纵横捭阖,大起大落。此外,杨老师还以《月下独酌》、《蜀道难》等诗歌继续深入分析,全课共引用诗词16首之多。演讲过程其激情澎湃、才情冠人,让观摩者叹为观止。
课后座谈会上老师们赞口不绝,资深教师林秀君老是师评价是“杨老师对教材研究深入透彻,平时积累丰富,教学功底深厚,全课很有感染力”。崔德香老师觉得有杨映红这样的老师是我院的骄傲和荣誉。沈淑芬老师的感受是杨映红的微笑、风度、激情、妙论很受震撼,教益颇多。青年教师伍娜、冯婍妮表示向杨老师学习、学做一名好老师。自然科学系陈壁波老师等人也高度评价了观摩课的价值。同学们的反馈是:“我们喜欢杨老师,我们更喜欢听杨老师的课。“
我认识杨老师是始于1996年9月,原教育学院班子会议上,讨论她的工作安排,院长说:“介绍她是华师大中文专业毕业生,杨映红分配来我院当老师,市某领导推荐来的(当时毕业生是优生优分配)。“因为最后一句话,使我对她颇有印象,使我后来在巡堂时我还刻意看了看她一眼,并在课室外驻足听她讲课一刻钟,。第一印像是普通的一位潮汕姑娘,讲课尚可。当年的中文系主任王永鑫副教授来自韩师,冯建忠、郭定国及老一辈叶金副教授等人是汕头市知名教师。有如此多的学界前辈传、帮、带,有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杨老师来对地方、来得是时候。以后五年评讲师、十年评副教授(其中获暨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
退休后本人受聘学院督导员,两年前随机听她的课,内容是“苏轼的诗词艺术风格”。在事前毫无事前准备的情况下,杨老师毫不掩饰,是深厚教学功底的真实表现,她语言畅顺如流水行云,说理精辟,如入木三分;,引经据典,脱口而出。令听者震撼。课后交流,我要她在全院开一场公开课,杨老师一再婉言谢绝,谦虚地说中文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很多,怎么也排不上她。此事也就不了了之。机会来之于去年,老冯健老师年龄到线光荣引退,小林(林旭群)上来要搞观摩课。我再次推荐她上阵,经林杨东副主任等人做工作,终于如我心愿。观摩课后,觉得有责任写一篇观后感,也可完成沈民奋院长的嘱咐。为了写文章我查阅了杨映红老师近年来的一些资料和电询杨老师本人,更认为非写不可。二十年来,杨老师论文发表于《汕头大学学报》、《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等刊物二十20多篇,多篇论文获省、市级论文优秀奖。二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次获学院的先进、优秀奖项。现兼职《潮汕史学》编辑部副主任,潮汕历史文化研究所及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2012年被汕头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纵观杨老师从教二十年,我觉得她是成功的。前有业界老辈扶持帮衬,后有同事同仁支持关心。更有自己自省修身、自强不息。谁人不知“红花须有绿叶扶持,根深叶茂花才红”。谁人会知“今日万山绿中一片红,明天花红遍万山”。真是“天就天成天降雨露润物华,美山美水美丽人生造胜地”。十五15年前天时地利成就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十五15年后事业人和让老师们收获美丽的人生。
2016年4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