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访学院心理学杜玫副教授
发布人:校友会复审  发布时间:2019-06-29   浏览次数:10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访学院心理学杜玫副教授


人物简介:杜玫,心理咨询专家,现任曾任广东省心理学会理事、现任汕头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其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研究和大众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长期从事心理与教育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包括:主持完成“八五”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分课题“汕头经济特区职业教育研究”,参与“八五”期间省级教育科研课题“新时期校长素质研究”(1991—1993),参与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区教师心态研究”(1993—1994),主持完成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1997—2000)。多项科研成果分获“广东省教育科研成果奖黄华奖二等奖”、“广东省教育科研成果奖黄华奖三等奖”、“汕头市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次)、“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汕头市科协首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还主编出版了多部心理咨询类图书,在汕头乃至粤东地区的心理学界享有声望。历年来获得的荣誉称号有:“汕头市优秀青年教师”、汕头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曾宪梓教育基金会 “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汕头市“先进劳动者”:汕头“市青少年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汕头市十佳“青年科技带头人”称号。20163月,被授予汕头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还主编出版了多部心理咨询类图书,在汕头乃至粤东地区的心理学界享有声望。20163月,杜玫被授予汕头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近期,笔者有幸采访了获得汕头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的杜玫老师。刚接到采访任务,笔者满怀期待,虽未曾与杜玫老师谋面,但早已了解到杜老师是一位幽默风趣、热情洋溢的老师;果不其然,在采访过程中,杜老师特有的人格魅力便深深地感染了笔者。

为人师表,责任在肩

谈及刚刚获得的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杜玫老师淡然一笑:“我的工作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内心也惴惴不安。我觉得这对于我来说更是一种鞭策,它将激励我把接下来的工作做得更好。”

杜玫老师默默耕耘家庭教育及妇女心理健康工作已有二十余年,在此期间,她有很多机会去从事其他职业,但她却始终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认真工作、严谨治学事。有些人认为教师这份职业会给人一种单调重复、枯燥乏味的感觉,但她却觉得不然。杜老师说:“对我而言,当老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我享受能够进入人性心理的探究,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教师的工作对象是诸多有思想、有感情的不断变化的个体——学生,所以当老师站在这三尺讲台上,望着台下那一双双炽热的、渴求知识的眼睛,老师会不自觉地在心中涌出一种责任感,那就是要将毕生所学的知识都传授于她的学生,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去区分主次、甄别好坏、选择优劣的方法。

在杜玫老师看来,当教师是一件“良心活”,工作时不能有半点儿马虎。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教师对学生来说是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模仿性,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其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杜老师表示,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教学相长,即师生之间会互相影响,教师的以身作则会对学生起引领示范作用,学生反馈给老师的支持也会让老师提高教学的信心和热情。

因材施教,善启心灵

泰戈尔有言:“不是铁的锤炼,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柔软本质特征,而杜玫老师的育人之道就是“以柔克刚”。

 “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很有影响力,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是更高责任地育人。”因此,杜老师能够做到换位思考,生动、细致、深入地分析影响青少年成长所会产生的心理因素,包括其心理氛围、成长经历、心理动力、学习方法策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等,并在讲述的过程中援引事例,熟练地运用心理学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建立起“先为益友,后为良师”的师生关系,以真善美的人格特性来影响学生,因材施教,促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人格、有光彩个性、富有创造性的人。

杜玫老师告诉记者,现代社会呈现出知识爆炸、信息海量洋生成、地球村形成、学习化社会出现等特点,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知识产量越来越大,其传播的速度随之迅猛发展,世界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技术在相互渗透,这实质却是给教育带来了不少新的课题,而且对教师来说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此,杜老师时刻关注现代社会的动态、了解学生们所关心的热点,并能及时改进教学的内容。

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兴趣点不同、关注点亦不一样。杜玫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时,其教学的侧重点也会相应地作出适当的调整,哪怕是讲解同一个问题,她也会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列举不同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杜玫老师在治学中也历经了这样的过程。首先,她有着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也经常鼓励学生们要心中有志,能够享受独处、安静,把寂寞当作一种磨练。其次,杜老师在工作中辛勤劳动甚至废寝忘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最后,正因为有了前面的专注精神、反复追寻和研究,她才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谈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时,杜玫老师认为首先要成为一名好老师。“我觉得师德主要体现在敬业爱生,这是教师的本能。”除此之外,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能力以及宽广的知识视野,同时,不断提高对自身知识进行过滤、选择、应用的能力。教师还应该与时俱进,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杜老师坦言:“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生成自来水。”最核心的一点是:教师应保持身心健康。因此,担任心理老师以来,杜老师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迎难而上。她懂得倾听、富有爱心,有着宽广的胸怀,能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驾驭情绪的能力。

殷切盼望,寄语学子

临近采访结束时,杜玫老师赠予记者“八字”箴言:阅读、观察、学习、实践。这也是对在校学子的勉励,杜老师希望我们能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静下心来,面对现实,悦纳自己。多读书、多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学习,她鼓励学子们要“立长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她提倡有想法就去做,大胆尝试,不怕犯错,要做到“知情意行”统一,明天的辉煌一定是今天的努力。同时,杜老师也希望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能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当“鱼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应该巧妙利用好时间、空间,两利相逢择其重,做出合理的取舍。

谢谢杜玫老师,笔者在这里也衷心地祝愿她: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院报学生记者/:陈晓琳

指导老师/曾书培  庄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