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岗位 别样的精彩 ——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陈小玲
发布人:校友会复审  发布时间:2019-06-29   浏览次数:10


平凡的岗位  别样的精彩

 ——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陈小玲


人物简介:陈小玲,20077月从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来到学院工作,现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心理学教育课专任教师,2014年获得汕头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荣誉称号。


时光荏苒,陈小玲已在教师这个岗位上默默耕耘了7个春秋。自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她便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心理学教学工作当中,心中始终牢记着一个信念: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真爱去温暖学生,用真诚去感动学生。陈小玲一如既往地播撒汗水和爱心,同时也收获着快乐和希望,传递着别样的精彩,虽然身上没有闪亮的光环,但她依旧是优秀的、出色的。

兴趣为船  目标为帆

谈起自己的求学路,陈小玲老师感慨颇多。带着对家人的爱和对自己的期望,陈老师在大学本科期间不忘自学考研,她回忆说,在本科阶段虽然自己主修的是数学专业,但始终对心理研究有一股好奇心和热情,于是在大三便开始考心理学研究生的准备。因为考的是外专业、外校,加上考研英语科目要求比理科多了10多分,所以准备工作还是比较辛苦。几十本考研课本和资料,陈老师翻阅了不止一遍,但即使再苦再难,她也没有选择过放弃,不知不觉间度过那段辛苦而又充实的时光。陈老师说:“考研的日子是令我难忘的,从起初本科阶段攻读的数学专业到考研时选择的心理学专业,我学到了很多终生受益的东西”。当笔者问备战过程中的压力时,陈老师说:“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人的一生应该有所追求”。讲述间余,陈老师的眉宇之间透露出的淡然与从容,让笔者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坚毅与自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通过不懈努力,陈老师最终顺利获得了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的入学通知书。

诲人不倦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是一项美丽的职业,它需要爱的支撑,加以耐心的付出和有效的技巧。2007年毕业后,陈小玲老师来到汕职院任教,虽然时间仅过去7年,但是这棵教育的大树却已苍翠挺拔。陈老师告诉笔者,刚参加教学工作时,对学院学生不够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进程安排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总会使自己感到不适应,好在学院里拥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这帮助她很快地适应学院教学工作。言谈间,陈老师对学院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都相当丰富的杜玫副教授,知性、通情、集各种才能于一身的詹丽峰老师副教授等的悉心指导与关心,更是深怀感恩之情。而每当回忆起和同事们在教研室里一起备课,一起吃饭,一起讨论问题,其乐融融,非常和睦的场景,陈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地露出幸福的笑容。

心理学课程是师范专业中的公共必修课,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科学系列课程的基础,但未学心理学时,大家会觉得心理学是很神秘、深奥的问题。陈老师指出,“其实拿到课本研读后我们会发现它很科学、很具有理论性,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会觉得心理学很有趣”。她认为,心理学有些知识是常识,我们平常往往没有意识到;有些是反常识,我们直觉的判断往往是和实际相反的;有些是比较综合的,理论深奥的,比如近年初的“裙子颜色”之争……刨根究底,很多知识还是来源于生活,为此她也建议心理学要学以致用,学会将它应用于生活。她强调学习新知识后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只要我们每天学习后记得及时复习巩固,再深奥的问题也会变得通俗易懂。同时,她鼓励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参与一些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陈小玲老师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努力做好每一点。她认为,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她不断渗透“结构框架”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共性(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区别与联系的认识,对学习内容整体的、有机的认识。为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理性兴趣,使他们形成科学的心理观,在“心理过程”内容讲解之后,陈老师都会再次复习“心理学结构”加深理解。比如在讲授“情绪调节”内容,陈老师会通过精心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讨论、自我寻求解决方法,最后通过理论指导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老师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学们。善良贴心的陈老师,时不时站在同学们的角度反观教学,在教与学中取得平衡。另外,陈老师认为责任心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关键,只有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有所收获;只有充满饱满的热情与责任才能刻苦钻研,才能为了学生、为了教育事业而奋斗,从而克服教学道路上的困难。

言教于身  启迪莘莘学子

正值青年的我们,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是朝气蓬勃的时期,当然也是血气方刚,易冲动的时期,每当遇到心理困惑或者压抑时,应该怎么去调节和缓解?或许大多数人会听音乐、逛街、吃东西、发泄、旅游等等,也就是说不用老师教,每个人在心情不好时都会去寻求解决之道。对此,陈老师分析说:“调控情绪的方法,一个是转移注意力非常有效,因为情绪是具有情境性的,离开了这个情境有的情绪就消失了;另一个是宣泄,比如体育运动、大哭一场,使情绪表达出来的方式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她也提醒大家,在调节和缓解情绪时应注意合理宣泄。她说,心理学中有研究证明那些热爱激烈运动的人更有暴力倾向,而不分场合、对象的倾述的“祥林嫂”只会让大家退避三舍。关于情绪调节的学习例子,陈老师也举了她最喜欢的诗人苏东坡来勉励大家,她认为苏东坡是位理智调节个人情绪的伟大践行者,尽管他多次处在人生最低谷时期,写的诗词还是那么的豁达、乐观、积极向上。所以她倡导学子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从伟人身上学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逆境。诚如陈老师所说的,转移注意力或者宣泄情绪的方式或许短时间内能使自身的情绪得到缓解,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逃避现实,只有勇于正视问题本身,然后积极解决问题才是真正地调节情绪,否则问题依然是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现代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知识有所了解,但面临自己心理困惑时,常常不知所措,心态矛盾。陈老师强调,“其实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偶尔会出现问题,不需要过分关注它,因为你越关注它,似乎问题更严重,当然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心情压抑时也可以向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预约咨询,获得老师的帮助,其次在生活中培养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也是非常有利心理健康的”。

谈及同学间的人际交往技巧,陈老师则借用其大学时老师讲过的四句话:“把自己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自己,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别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她看来,每个社会人都有一个关系圈,最大的关系是与自己的关系,比如能不能喜欢自己、接纳自己,内心中与自己关系是好的,和谐的,那么他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和谐。另外一个重要的关系是个人与父母的亲子关系,早年相处的模式会无意识地影响到我们与朋友(恋人)的身上。是的,正确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往往能使我们体会到多彩人生,特别在当今社会,更多的需要高情商来面对困难,而好朋友的关心指导更是解决问题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力量。


后记:陈小玲老师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前行,只为学生能够成长。与陈老师的交流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是学习上的感悟,更是心灵上的熏陶。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总是感受到陈老师真诚的眼神和亲和的人格魅力。我们相信,未来的每一个日子,陈老师都会一如既往,用不懈的努力,执着的热情,坚定的责任带领学子们向着更加辉煌的方向前进,为我们的人生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院报学生记者/朱锡归

指导老师/庄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