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勤耕作妙手绘人生 ——访艺术体育系李小澄教授
发布人:校友会复审  发布时间:2019-06-29   浏览次数:10

执笔勤耕作妙手绘人生

——访艺术体育系李小澄教授


人物简介:李小澄,汕头澄海人。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后继续学习深造,获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李教授是位杰出的水彩画家,水彩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出国展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美协理事、广东画院签约画家、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现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汕头市美协副主席、潮汕水彩画院院长。

在与李小澄教授见面之前,笔者曾不止一次在心中想象着李教授的模样。听说学艺术的人个性都比较鲜明,心想着李教授会不会很难沟通,从而影响我们的交流。但当见到李教授的那一刻,笔者才发现,之前所有的担忧都是多余的。

初见李教授时,他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可能是频繁外出采风写生的缘故,皮肤被晒得有些黝黑。虽经历了五十多个春夏秋冬的蹉跎岁月,但似乎真的是“学艺术的人永远年轻”,眼前的李教授神采奕奕,有着与真实年龄并不相符的容颜,特别是他微笑时,那双稍稍深陷的双眸显得那么明亮,那么沉静。交谈中,他脸上总是挂着丝丝笑意,让人倍感亲切和蔼。

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

人生就像一场慢跑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你纵有千百个借口放弃,也要给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就像阿里巴巴前CEO马云所作的比喻:“今天很困难,明天也很困难,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倒在明天晚上。”很多时候,成功只是需要你再多坚持一分钟,下一分钟就会有希望。李教授总结了他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也有同样的看法:“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他也一直践行着自己不变的信念,一路坚持,一路收获。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大批热衷于国画、水彩画等艺术创作的潮汕青年,李小澄教授便是其中之一。他凭着自身对水彩画的喜爱,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学习,并练就了扎实的水彩绘画基本功,成为当时优秀的毕业生之一。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出国展览,均获得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1992年,他的作品《春江水暖》、《阳光下》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4年,他的水彩画作品《商业水彩》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200911月,由广东省美协主办,在广东画院举办《李小澄水彩画作品展》;2011年,先后在东莞岭南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黄铁山出席开幕式;201212月,他再一次携带自己的作品,奔赴中国美术馆,举办属于自己个人的水彩画作品展……

从涉足水彩到此后的这几十年里,李教授可谓硕果累累。他深有体会,漫漫人生路,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在这条道路上,会有机遇,也会有挑战,但归根到底,成功贵在坚持。只有坚持,不断接受磨练,才能成就一个更高的自己。“要成功,必须学会坚持。”李教授认真回顾自己的水彩之路,再次与我们分享他这么多年来的创作感悟。

饱经风霜,永葆童心

水彩画属于外来画种,要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作品,李小澄教授深感责任重大。他的最大心愿,就是在继承中国现有水彩画技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水彩画创作群体的力量,使被世人误解的“小画种”的水彩画,在澄明宁静中继往开来,成为令大众关注的“大画种”。

在水彩画创作上,他根据水彩画以水为媒的特点,提出“水当色画”的观点。在创作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水的神奇作用,灵活地将作品描绘得丰富多彩。水彩画本身就具有纪实性的特色,而潮汕本地山水正好符合水彩的纪实性。纵观李教授的作品,大多都是描绘家乡最自然、最淳朴的东西,如雨中荷叶、渔歌、花篮、林檎等等,其中,描绘韩江的作品有很多,可见他对韩江、对家乡的情有独钟。在上世纪80年代,汕头成为我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进一步促进了潮汕地区与外界的文化交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水彩画在潮汕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因此,他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致力于水彩画在潮汕地区的发展建设,同时推动潮汕水彩画走向世界。

李教授在广东美术学院求学期间,从王肇民老师那里领悟到了水彩艺术创作的要领,毕业后一直潜心创作。在实践中坚持着自己“水当色画”的理念,也牢记王老师“饱经风霜,永葆童心”的教导。时代的日新月异,社会的飞速发展,在这片喧嚣的城市里,守住内心的宁静,无疑也成为一种考验。而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创作中,在乎的不应是结果,而是那怀着童真的心去全心创作的经历。

正如王肇民老师所说的“饱经风霜”一样,李教授告诉记者,他的艺术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当年毕业时,他成绩十分优秀,广州美术学院希望他留校,但由于家庭原因,他毅然放弃这一难得的机会,选择回到汕头,参与家乡的建设。当时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各行各业正在发展。其中,艺术产品也应运而生。对水彩画创作颇有成就的李教授,进入了汕头一家企业,主要负责工艺美术、造型设计等方面的策划。在企业工作的十多年里,他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作为汕头青年美协会长,李教授多次携带作品代表汕头到各处展览。如1992年,他携带作品《春江水暖》、《阳光下》等作品代表汕头到中国美术馆参展,赢得了美术界的广泛好评。

十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让李教授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对他之后进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学术、教学研究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多亏以前在工厂和企业工作的经历,才使得我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大大提高,现在要举办一些画展,或者要举办一些交流会,推动潮汕水彩画更好地‘走出去’和‘引进来’,这些工作都需要一些企业的赞助和支持。由于我在企业工作过,我知道企业最看重的是什么,我了解他们的需求,因此在与他们谈合作的时候,我总能一语中的,促成合作。”

虽然刚毕业回到家乡的时候没有专业从事与水彩画相关的工作,但李小澄教授并没有轻言放弃,在企业工作的同时也继续坚持基本功的练习和水彩画的创作。回想起年轻时的经历与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李教授告诉记者:“我十分感激恩师们的谆谆教诲,我的水彩画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与王肇民等老师的悉心教导密不可分,他们作为艺术家谦逊温和的人格魅力和对艺术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是鞭策我坚持创作、不断探索追求艺术另一高峰的不竭动力。”

反复练习,夯实基础

李小澄教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水彩画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艺术创作的过程有时是枯燥和艰难的。因此,永葆对创作的激情显得尤其重要。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创作刚开始可能会满腔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三分钟热度”便会逐渐消逝。因此,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足以令学生信服的人格魅力与学识水平,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心服口服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教诲,从而不断地加强练习和坚持创作。

擅长艺术创作的人,他们对社会、对世界一般都有自己独到的视角与见解,追求个性独立与奔放。面对着同样从事艺术学习和创作的个性张扬的学生,李小澄教授坦言,自己在教育工作上的挑战不言而喻。然而,他坚持对学生们采取一种包容理解的态度,用自己的优秀作品和不斐成绩向学生证明自己有能力、有实力、有水平把他们教好,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尽心尽力地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另外,面对学院艺体系美术专业学生的绘画功底(不是很厚实),李教授反复强调,应着重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持之以恒,反复练习,最终才能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自身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兼顾教学与创作,实属不易。”李教授感叹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李小澄教授与艺术体育系领导老师的悉心教道,学院艺体系的学生学业成绩表现优异,所取得的成绩令学院和李教授本人感到十分欣慰与骄傲。李教授特别向我们提到,在2011年首届广东省高校水彩画作品学院展中,他与一名学生分别获得教师组学院奖和学生组优秀奖。李教授向笔者解释到,那次的画展竞争十分激烈,广东省内不仅有广州美术学院这类专职院校,多所高等院校也均有美术专业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参加本次画展,我们学院作为专科院校,能有学生的作品脱颖而出,最终入选画展,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更是对我院美术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教学理念的充分肯定。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份莫大的荣誉与激励。

采访最后,李教授希望通过学院报纸的宣传,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向学生再次强调一点,应高度重视对基本功的训练,切勿急于求成!美术专业的学生,更应该脚踏实地,在完成学院专业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再寻找提升自身水平的途径。李教授也建议,专科院校可在立足于本身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寻求与知名度较高的本科院校联合办学,或输送更多学生到知名本科院校培训进修,让更多的学生在完成专科院校基本功训练之后,能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学习,学得更好的技能。

后记:在短短一个小时的交谈中,李小澄教授和笔者一起畅谈水彩创作,畅谈教育教学经验;也让我们分享了他的创作心得,分享成功秘诀。不难发现,正是他心底里对水彩画深深的喜爱,才让他一直坚守在水彩画创作的道路上,并一心致力于学院美术教育以及潮汕水彩画的发展建设。李教授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你持之以恒,下一个成功者,可能就是你!

院报学生记者:卢涌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