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 厚积薄发 ——访原汕头幼儿师范学校退休教师陈丁先生
发布人:校友会复审  发布时间:2019-06-29   浏览次数:10

宁静致远  厚积薄发

 ——访原汕头幼儿师范学校退休教师陈丁先生


一月汕头,虽还是大寒节气,但阳光和煦,暖人心意,陈丁老先生家住一楼,小花园已是绿意满目,显得生机怏然,虽地处闹市区,却又含几分恬静舒适,淡雅诗意。踏进住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四壁的书画作品,只闻墨香袭人,艺术气息浓郁。陈丁老先生现已年近87高龄,但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神清气爽。

有人曾经用一杯“工夫茶”来形容陈丁老先生——别人觉得淡,他觉得甘,别人觉得烫,他觉得暖。也有人这么评价过他——一生坎坷,生逢乱世,中年丧偶,晚年得名。对于这些,陈老先生都是一笑置之,他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而只重在一种活法。“能活在书法里,活在书法的味道,最后能善终,这已是莫大的福分。”

在潮汕人眼里,“陈丁”更多的是以一位著名的书法家著称,而在他自己心里,他更钟爱以一名教师自居,以前是,将来是,一直都是。他希望能够将自己毕生所学的本领、所领悟到的道理传承下去。

陈丁先生原名陈赞廷,汕头市鮀浦蓬洲人,自号蓬山人,居室为“蓬山居”,其对家乡之深情可见一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荣誉理事,汕头市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荣誉主席,汕头市政协翰墨社艺术顾问。他热爱书法艺术,而且几十年来热心公益事业并培养了不少书艺人才,为汕头市文艺事业做出贡献,被汕头市政府授予“文艺特别奖”。陈丁先生是蓬洲人,故号蓬山人,其寓所就叫“蓬山居”。陈丁先生还有很多别名,“半个和尚”、“潮汕老农”、“半仙”、“寿人”……作为知名书法家,他的艺术生命已走过数十个春秋,他自谓“虽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他的书法艺术饱经岁月历练,卓尔有成,自成一家,并为人们所称道。陈丁先生的书法,篆、隶、楷、行、草莫不精到,而尤以草、行、隶自出机杼。尽管在书坛久负盛名,但陈丁先生谦谦君子之风范依然不改,令人肃然起敬。

陈丁先生出生于医生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西医,虽然当时家庭并不富裕,但父亲乐善好施,医德高尚,无论贫富,温和有礼,父亲的一言一行,对陈丁先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也造就了陈丁先生自小温和好静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性格特点与之后来钟爱研习书法的兴趣爱好有着莫大的关系,陈老认为,这便是“性格决定命运”。除了性格特点,遇上良师益友更是决定了陈丁先生此生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的重要折点。陈丁先生七岁便开始跟随林存庵先生学习书法,在那个年代,毛笔书法是“必修科目”,加上林存庵先生特别重视学生的毛笔书法,要求学生每天早上必须先练习半小时的书法,再开始上课,久而久之,每日练字也就形成一种习惯,对书法的兴趣也由此产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了兴趣,每天练习写字变得十分有趣快乐,没有丝毫的枯燥和厌烦之感,再加上我的字从小就写得很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成就感和荣誉感推动着自己更具动力去下大功夫继续刻苦钻研。”对于书法的理解,陈丁先生始终认为,是自小骨子里的热爱促就了他的坚持不懈,也成就了现在在书法界的盛名。

陈丁先生的天赋和特质深得林存庵先生的欣赏,在他逝世前,将自己生前所有的遗帖、藏书均留给了陈丁先生。幼年的陈丁先生深受林存庵先生的影响,十分自爱自励,每日读书练字,习以为常,并不以之为苦,而林存庵先生为之留下的遗帖和藏书,更是一种“无声之教”,这也孕育了他日后温和而淡定的品性。

在那一个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年代,陈丁先生一直坚持着教书习字的平静生活,抗战结束后,陈丁先生回汕执教,工作的核心是教书法和美术,到了50年代,他担任汕头市华侨学校校长(现市十二中),执教的成绩也得到了肯定,先后荣获优秀教师、优秀工会主席、优秀教导主任、优秀校长等荣誉。

在分享教学经验时,陈丁先生认为,教书与习字是相得益彰的——教书从每天一早的习字开始,而习字的时候就是在教书。大概从师从林存庵先生起,陈丁先生便养成了每天清晨先练习半小时书法这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他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要求学生的。他认为,“坚持临摹古帖是每一个学书法者的必经之路,没有其他任何捷径。”只有在熟练掌握先人书法之精华、领悟其真谛的基础上,才可能使自己书写技艺得以升华,从而挥斥方遒、独具一格。

文革期间,陈丁先生被划为“右派”,所幸的是,时处文化馆,馆长爱才惜才,便安排陈丁先生去写黑板字,算是“劳动改造”,这正合了陈丁先生的心意。他每日手握大扫把在公共场所扫地当成执大笔练书法,当时的纸张紧缺,他就去捡开批斗会时散落在地上的宣传纸张去练字,可谓不亦乐乎。这种“乐天派”的性格,与之多年研习书法密不可分,经过多年研习书法艺术,陈丁先生已达成一种真正“内心平静祥和”的境界,便无惧外界的纷纷扰扰。陈丁先生在之后自己所写的书中曾说:“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无仪态,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无劲健。心必合于气,气必合于心,心神之用,惟静而已。”这便是他在一个特殊时代下的坚守与沉默。

1979年平反后,陈丁先生从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被调任到汕头幼儿师范学校担任书法讲师,任职期间,他研究书法、自编教材、培养教师。在往后的日子里,陈丁先生依旧选择书法作为他的工作中心和责任重心——既讲课,也写字。对于他的字,许多人观后总有种不约而同的感觉:优美、柔和、古朴、纯粹。所谓“字如其人”,这大概就是陈丁先生对书法痴迷之情、对生活淡雅之趣的最好诠释。

 “虽然在幼师工作只有短短几年,但我对幼师这所学校的印象非常好,教师敬业、学生好学、校风淳朴。”陈丁先生至今仍对学校的发展关心不减,翻阅着《汕职院校友》刊物,他对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迅速发展感到由衷的喜悦与欣慰,直言“这不简单、不容易啊!”陈丁老先生衷心希望《汕职院校友》能够一直坚持下去,越办越好,作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有力名片,宣传优秀汕职学子如今所取得的不凡成就,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在读学生以“身为汕职人”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同时也成为联系所有的汕职人的纽带桥梁,这不仅是在办好一本刊物,更该看做是一种对校园人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年届耄耋,回顾这大半辈子的起起伏伏,陈丁先生总结并且一生践行的“刻苦学习、自力更生;踏实做人、务实做事”这十六字人生箴言,他是这么要求自己,也是这样教育儿女、教育学生的。“家境升平和睦至上,世风畅明孝义为先”更是他对于好家风与社会新风尚的高度浓缩与深刻理解。

苦苦寻觅,一生追求,最终发现,一切真谛都将回归到求真、求实、求我的路上,正所谓“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