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坎坷成大道 ——原汕头商业学校办学历史回顾
发布人:校友会复审  发布时间:2019-06-28   浏览次数:11

踏平坎坷成大道

——原汕头商业学校办学历史回顾

/刘伟龙


原汕头商业学校座落在韩江支流新津河出海口侧畔,雄伟壮观的海湾大桥北端,毗邻风景秀丽的妈屿岛。占地24,000平方米的校园中,错落有致的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掩映在一片绿荫之中。这所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商业专业人才的市属中专学校,在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经坎坷,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矢志不移,才换得今日桃李满园的硕果。汕头商校的发展,再追溯到其前身汕头商业教育的发展,无不体现着兴办商业教育的艰辛,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商业职教人员的心血。

一、溯渊源,潮汕商教兴学早

汕头濒临南海之滨,自开埠初始,便与商业结下不解之缘。据史料记载,早在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便有“沙汕头港”之称。过往商船经常进港避风、补给,岸上相应出现商店。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汕头埠被定为通商口岸,英、美、德、法、日、荷等国纷纷在汕头设立洋行和经营机构,商船进出频繁,各地客商云集,商店林立,更加速了汕头商业城市发展的步伐。潮汕地区人民勤劳好学,素享“海滨邹鲁”之美称。随着商业意识的觉醒,潮汕人萌生了举办商业教育,学习经商专业知识的愿望。1915年,设在市区外马路的岭东同文学堂改为岭东甲种中等商业学堂。成为我省最早的培养经贸专业人才的专业学校。该校设立初、高两级,学制均为三年。19261028日,学校迁往梅县河西,改称广东省岭东高级职业学校。抗战胜利后又回迁汕头,一直到解放初期才停办。1943年,当时的汕头商会为加速培养商业人才,在六邑会馆汕头商会内创办了“汕头市商会私立商业学校”,分全科和选科两种,全科学制为一年,选科学制为半年。这些年兴办的商业财经学校,成为潮汕地区兴学办商业教育的最早一页。

二、建国初,商业教育发新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改称广东省立岭东高级财经技术学校,后由国家合作事业管理总局管理,1953年停办。1956年,国家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营商业迅猛发展。而大部分商业干部来自部队置业或店员工人,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质不高。为提高管理队伍素质,适应国营商业担负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任务,当时的汕头专署决定创办“汕头商业干部学校”,培养现职的商业干部。

汕头商业干部学校择定市区国平路纺织大楼(现丰棉商场)为校址,招收市区国营商业部门干部职工300余名,于1957年春正式上课。学员按原有文化程度分初中和小学两级,学制定为二年,全部脱产学习,实行走读。学校教员主要是从系统内各单位抽调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同志和业务骨干担任。开设课程有文化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开设商业业务、财会、统计三大课程,同时还学习商业方针政策等。教材都是教员自编的,采用部队式的速成教学方法。

1957年,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刚开学不久的商业干部也卷入其中。学校采取白天上课,晚间搞大鸣大放,写大字报、开斗争会的形式,坚持边学习边参加政治运动。后来,反右斗争出现严重的扩大化,商业干部学校也不能幸免,有几名教员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为响应建设南澳的号召,商业干部学校搬至南澳岛,参加南澳盐田的建设,学员边上课边劳动。1959年初,在南澳宣布学业结束,学员回原单位工作。至此,建国以后汕头地区第一间培养商业干部的学校,便结束其短暂的历史,宣布停办。

三、再崛起,遇文革又夭折

六十年代初,经过一系列政治运动和三年经济困难的洗礼,我国经济进入了调整恢复时期。1961年,党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乡市场逐步繁荣,商品流通空前活跃。作为市场主体的国营商业机构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相应进行调整,急需专业人员充实各级经营机构。针对这种情况,汕头专署商业局根据省教育厅、劳动局、人事局、商业厅联合通知精神,决定开办汕头专区商业职业学校。

19648月,汕头专署计委和教育局发文批复,汕头专区商业职业学校招生计划200名,学生来源为应届高考落选的高中毕业生(非农业人口),新生录取不另行考试,以高考成绩定出知识质量的最低录取线,择优录取。本届开设财务会计、商业计划统计、商业物价三个专业四个班,学制一年,按全日制中专要求开设课程,采用中专教材。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由商业系统抽调文化程度较高,业务素质较好的干部担任。学校设在礐石汽车站旁的原财贸干部学校。从此,汕头商校作为列入国家计划的全日制中专学校,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64级实际招生173名,196410月上旬开始上课。当年寒假期间,为增进学生对商品流通的感性认识,丰富实践经验,学校决定不放寒假,全体学生到市区商业零售门店参加售货劳动,支援商业旺季繁忙工作。1965年,中共汕头地委发出指示,学生要到农村参加“四清”运动三个月。学校于19652月组织全体学生到揭阳县的地都、南塘、五经富等公社,参加“四清”工作队。学生通过与农民进行“三同”(同住、同吃、同劳动),并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生产队进行财务核算,经受了锻炼,体验了生活,增进了见识,顺利完成任务,于三个月后回校。

学生参加“四清”期间,礐石的校址被驻军借用为训练场地。学生回校后暂时无法上课。经地委安排,学校暂搬移到位于潮州市的汕头专区农业干部学校(潮州市南春路尾)。7月上旬,部队集训结束,学校才迁回礐石原址,继续上课,并进入复习考试。9月下旬,首届学员毕业,分配到商业系统内各单位工作。

首届学生毕业后,根据汕头专署计委和教育局下达的1965年招生计划,学校向汕头专区内各县招收非农业人口学生78名(汕头市学生由商业职业学校招收)65级学生于196510月初入学,学校开设计划统计和物价两个专业班,学制仍为一年。19662月,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到揭西的河婆、棉湖等地的基层商业单位进行对口实习,为期一个月。1966965级学生毕业。

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各地学校都“停课闹革命”,商校也停业招生。12月上旬,地区商业局根据省商业厅指示,同意已离校的两届毕业生回校闹革命。回校学生提出把学校改名为“汕头专区人民商业学校”,并要求明确中专生待遇。学校组成革命委员会并以“广东省汕头专区人民商业学校”的名称向来闹革命的学生重发学生证。关于待遇问题,省领导答复待运动后期处理。至1967年春节前后,回校学生陆续返原工作单位。在校的教职工参加文革运动和商业局举办的各类学习班。

196812月,学校正式宣布停办。大部分教职工下放到惠来葵潭农场“五七”干校,有一部分调入商业系统内单位工作。学校大部分财产搬至干校,部分资料上交商业局。位于礐石的校址,由地区革命委员会和驻地海军调换位于大华路的仓库,并由地区财贸革委会分配给商业系统内的几家专业公司和外贸局使用。这样,刚刚上马的汕头专区商业职业学校,在史无前例的浩劫中,被迫下马。

文化大革命后期,随着全国各战线的整顿和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商业系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1974年汕头地区商业局拟文向上级要求复办商业学校。197410月,汕头地委组织部正式发文批复,同意成立汕头地区商业学校。列为科级事业单位,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定为中等专业学校。汕头地区计委下达当年招生计划80名,招收城镇下乡知识青年,以推荐保送方式录取。学校开设商业财务会计、商业计划统计、商业物价三个专业,学制二年。在一时找不到校址的情况下,学校的办公及课堂暂设在地区商业局办公楼三楼(市区怀安街40号)。

该级实际招生66名,新生于1210日入学。由于没有学生宿舍,入学后全部学生安排到商业系统内12家专业公司住宿,并参加各专业股的实习和劳动。学生入学后第一阶段进行形势教育、阶级教育和职业思想教育,以及商业基础知识课等。根据“教育要革命”的指示精神,专业课教学采取“开门办学”的方法,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专区内各县的基层商业部门,一面参加商业劳动实践和农田、水利建设劳动,一面请当地商业部门的老同志讲课。19768月,该届学生在揭阳县举行毕业典礼。

该届学生毕业后,地区商业局与地区供销社分家。当时实行的招生分配政策是“哪里来,那里去”,商业系统没有招生任务,学校又一次宣布停办。停办后,学校财产分给商业局和供销社,工作人员也分配到这两个单位,其中大部分安排在地区商业系统工作。

1976年粉碎“四人帮”,共和国迎来了新生。各条战线都在拨乱反正,把被“文化大革命”颠倒的事物再反正过来。19781月,省商业局革委会转发了商业部《关于办好商业、粮食中等专业学校的意见》,明确要求:“要调动一切因素,把教育工作搞上去,为加速培养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发展的又红又专的商业、粮食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而努力奋斗”,汕头地委组织部于19785月发文,正式批准成立“汕头地区商业学校”。

新组建的汕头地区商业学校的校址仍设在地区商业处办公楼内,三楼为学生宿舍,四楼为课室。地区计委下达了当年招生计划,招收77级学生50名,开设财会专业班,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开学前组织教工到省商业学校参观学习。自这一年开始,汕头商校步入了正常运作的轨道,学校每年都根据国家计划招生,直到2002年并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才停止招生。

党和政府对商校的建设和发展予以深切的关怀。学校复办初期,地区商业局、财政局于19782月联合向省商业厅、财政厅报告,要求拨给汕头地区商业学校基建校舍专款。1979年,地区商业局决定把位于市郊外充公的市食品公司养鸡场的1525平方米建筑和25.7亩基地转让给商校作为校址。19809月,学校正式搬迁,并进行基建。自此,汕头商校结束了十多年动荡漂泊的历史,有了自己固定的教学阵地,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开拓、创业,逐步营造起一座初具规模的中等专业学校。19819月,汕头地区商业局决定把原汕头地区商业技工学校并入汕头商校,归汕头地区商业学校统一领导管理。

步入正轨后的汕头商校,在基础建设,组织机构、教学管理等方面逐步完善。19822月,汕头地委行署同意汕头地区商校升格为行署局级事业单位,内部相应设立科室的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1983年下半年,汕头实行地市合并,市管县的体制改革,为适应这项改革,汕头市编委于1984120日发文称,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原“广东省汕头地区商业学校”改称为“广东省汕头商业学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汕头商校走过了曲折坎坷的历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科技兴国,重在教育”的东风吹拂下,商校发展正朝着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前进。

(资料来源/《汕头商业学校学报》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