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物理教育专业
专业代码: 670107k
二、入学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通过高考,按国家相关政策专业录取
三、修业年限
学制:全日制专科三年
修业年限:三年
四、职业面向与职业岗位分析
(一)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 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教育(p) | 教育(83) | 高等教育(834)(83483 | 普通高等教育(8341) | 初中物理教师(2080301)小学科学教师(2080302)、中小学信息技术(2080301)教师 | 中学教师资格证(2080301) |
(二)职业岗位分析
1、职业面向
主要面向中小学教学,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及小学科学课程教学
2、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
初始岗位:初中物理教师及小学科学课程教师
发展岗位:通过更高级的学历进修学习,可以胜任高中物理教学;同时通过一定工作历程,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完全可以胜任中小学的各级的领导岗位。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适应新世纪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各个年级的合格的物理专业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能兼任小学科学课程及电化教育课的教学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素质、知识、能力)
1、学生的基本素质:
1).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具有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大学生应有的文化素质和能力
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师基本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一定的教学技巧,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从事教师职业的自我发展能力;能用英语阅读简单的有关资料。
3).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4).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2、岗位能力要求分解及课程设置的依据
序号 | 岗位 | 岗位能力要求及必须具备的知识 | 开设课程 | 实践环节 |
1 | 政治素质 | 1、热爱祖国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掌握市场经济基本知识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等 | 课堂实践、讲座 |
2 | 职业素质 | 有责任心、事业心、有法制观念,标准的普通话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书法与教师口语等 | 课堂实践、讲座 |
3 | 身体素质 | 健康的体魄,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 | 健康教育,体育, 军事理论与训练等 | 课堂训练、专题训练 |
4 | 英语能力 | 大学二级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 大学英语 | 课堂实践 |
5 | 计算机应用能力 | 1、操作系统的使用 2、汉字信息处理 3、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 | 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 | 课堂实践 |
6 | 物理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能力 | 1、具备物理教育专业教学岗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技巧。 2、掌握学生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相关政策法规。 | 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实验、量子物理学基础、初中物理教材教法、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普通物理实验、电子技术与实验、电工学及实验、电子测量与制作,单片机原理、教育实习,教育实践、社会调查等 | 课堂训练、专题训练、实验技能训练、社会调查、教育实习、教育实践、社会调查 |
六、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学院选修课,实践技能课等等。
课程设置及总体安排见上下列各表。
(二)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表2:
理论教学进程表
课程性质 | 序号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课程安排及周学时数 |
理论教学 | 课内实践 | 1 学年 | 2 学年 | 3 学年 |
一学期 | 二学期 | 三学期 | 四学期 | 五学期 | 六学期 |
16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2周 |
周学时数 / 学期时数 |
公共必修课 | 1 | 01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72 | 64 | 8 | | 4▲ | | | | |
2 | 020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54 | 46 | 8 | 3 | | | | | |
3 | 030 | 形势与政策(1) | 1 | 8 | 8 | 0 | | | | | | |
4 | 032 | 形势与政策(2) | | 8 | 0 | 8 | | | | | | |
5 | 033 | 形势与政策(3) | | 8 | 8 | 0 | | | | | | |
6 | 034 | 形势与政策(4) | | 8 | 8 | 0 | | | | | | |
7 | 035 | 形势与政策(5) | | 8 | 8 | 0 | | | | | | |
8 | 090 | 健康教育(1) | 1 | 3 | 3 | | 3 | | | | | |
9 | 091 | 健康教育(2) | | 3 | 3 | | | 3 | | | | |
10 | 040 | 大学英语(1) | 3 | 56 | 30 | 26 | 4▲ | | | | | |
11 | 041 | 大学英语(2) | 4 | 72 | 46 | 26 | | 4▲ | | | | |
12 | 060 | 体育(1) | 2 | 36 | 4 | 32 | 3▲ | | | | | |
13 | 061 | 体育(2) | 2 | 36 | 4 | 32 | | 2▲ | | | | |
14 | 062 | 体育(3) | 1 | 18 | 2 | 16 | | | 1▲ | | | |
15 | 050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2 | 36 | 18 | 18 | 3▲ | | | | | |
16 | 160 | 艺术鉴赏 | 1 | 18 | 9 | 9 | | | 1 | | | |
17 | 031 | 现代教育技术 | 3 | 54 | 27 | 27 | | | | | 3 | |
18 | 021 | 教育学 | 3 | 54 | 36 | 18 | | | | 4 | | |
19 | 011 | 心理学 | 3 | 54 | 36 | 18 | | | 3 | | | |
20 | 100 | 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规划(1) | 2 | 12 | 6 | 6 | * | | | | | |
21 | 101 | 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规划(3) | 12 | 6 | 6 | | | * | | | |
22 | 102 | 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规划(4) | 12 | 6 | 6 | | | | * | | |
23 | 110 | 军事理论课 | 1 | 12 | 12 | | * | | | | | |
小计 | 36 | 654 | 390 | 264 | 217 | 191 | 110 | 74 | 62 | |
专业必修课 | 24 | 170 | 高等数学(1) | 5 | 90 | 70 | 20 | 6▲ | | | | | |
25 | 171 | 高等数学(2) | 4 | 72 | 56 | 16 | | 4▲ | | | | |
26 | 0503130B | 力学 | 6 | 106 | 80 | 26 | 6▲ | | | | | |
27 | 0503140B | 分子物理学热学 | 4 | 72 | 56 | 16 | | 4▲ | | | | |
28 | 0503150B | 电磁学 | 6 | 108 | 80 | 28 | | | 6▲ | | | |
29 | 0503160B | 光学及实验 | 5.5 | 100 | 70 | 30 | | | | 6▲ | | |
30 | 0503170B | 量子物理学基础 | 4 | 72 | 56 | 16 | | | | | 6▲ | |
31 | 0503180B | 初中物理教材教法 | 4 | 72 | 36 | 36 | | | | 4 | | |
32 | 0503190C | 初中物理实验研究 | 2 | 40 | 10 | 30 | | | | 4 | | |
33 | 0503200B | 电工学 | 5 | 90 | 64 | 26 | | 5▲ | | | | |
34 | 0503210B | 电子技术上 | 4 | 72 | 54 | 18 | | | 4▲ | | | |
35 | 0503220B | 电子技术下 | 4 | 72 | 54 | 18 | | | | 4▲ | | |
36 | 0503230B | 单片机原理 | 5 | 90 | 60 | 30 | | | | | 7▲ | |
37 | 0503240C | 普通物理实验 | 6 | 108 | 28 | 80 | 2/28 | 4/40 | 4/40 | | | |
小计 | 65.5 | 1164 | 774 | 390 | 224 | 274 | 220 | 284 | 162 | |
专业限选课 | 38 | 0503250C | 综合实验 | 2 | 40 | | 40 | | | | | 4 | |
39 | 0503260B | 电子测量与制作 | 3 | 54 | 18 | 36 | | | 3 | | | |
40 | 0503270 B |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 2 | 36 | 24 | 12 | | | | 2 | | |
小计 | 7 | 130 | 42 | 88 | | | 54 | 36 | 40 | |
选修课 | 41 | 全院性公共选修课 | 2 | 36 | 36 | | 在第2-5学期开课(暂时计入第三学期) | |
小计 | 2 | 36 | 36 | | | | | | | |
总计 | 110.5 | 1984 | 1242 | 742 | | | | | | |
学期合计时数 | | | | | 441 | 465 | 420 | 394 | 264 | |
注:1、“军事理论课”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共12学时。军事技能训练为公共基础课,共2周,在第一学期开设。
2、“形势与政策”第一至第五学期开设,每学期8学时,共40学时(其中实践教学8学时),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制订相关方案,具体授课人员及上课时间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各系协商确定,报送教务处备案。
3、该学期考试科目均用“▲”标注,没标的为该学期考查科目;
4、公共选修课共36学时,计2学分,在第二至第五学期开设。
5、《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规划》在第一、三、四学期开设(经济管理系除外),共36学时,每学期12学时。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原来第一学期和第三学期改为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授课,具体上课时间由心理与教育教学部与各系协商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等折算为相应学时,报送教务处备案。
7、《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课之前应把教学内容报送教务处审核。
8、《体育》在第一、二、三学期开设,共108学时,计6学分(其中物理教育、生物教育、化学教育、地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等专业为90学时,计5学分)。
9、师范类专业原归属公共基础课的《教育学》、《心理学》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按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相关文件精神,现归属教师教育类课程(其中物理教育、生物教育、化学教育、地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等专业按原要求安排为公共基础课)。
10.《计算机基础知识》由原36学时调整为54学时(其中物理教育、生物教育、化学教育、地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等专业仍安排为36学时)。
11.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各专业将《高等数学》列为公共基础课,具体学时数由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与自然科学系商定。
表3:
实践(技能)教学进程表
技能类别 | 序号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课程安排及周学时数 | 场所 |
技能教学 | 课内理论教学 | 一学期 | 二学期 | 三学期 | 四学期 | 五学期 | 六学期 |
16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2周 |
周学时数 / 学期时数 |
基本技能 | 1 | 120 | 军事技能训练 | 2 | 56 | 56 | | 2周 | | | | | | |
2 | 152 | 社会调查 | 2 | 56 | 56 | | 在学期中进行累计2周 | 校外 |
小计 | 4 | 112 | | | | | | | | | |
| | 0501100C | 教育见习 | 2 | 56 | | | 在第三学期,共2周 | | 中小学 |
专业实践(技能) | 3 | 041 | 教育实习 | 4 | 112 | 112 | | 在第五学期,共4周 | | 中小学 |
4 | 0501200C | 顶岗实习 | 12 | 336 | 336 | | 在第六学期,共12周 | 校外 |
小计 | 18 | 504 | | | | | | | | | |
合计 | 132.5 | 2600 | | | | | | | | | |
学期合计时数 |
| 616 | | | 56 | | 56 | | 168 | 336 | |
2.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各教学环节总体安排表(1-5学期每学期教学时间不少于20周)。(详见表4)
各教学环节总体安排
学年 | 学期 | 学期周数 | 教学 | 复习考试 | 实践 | 备注 |
周数 | 总时数 | 理论课 | 实践课 |
一 | 一 | 18 | 16 | 497 | 293 | 204 | 2 | | 第五学期开设的综合实验课程需要一次野外摄影训练,外出一天需要学院交通(校车)支持 |
二 | 20 | 18 | 465 | 293 | 172 | 2 | |
二 | 三 | 20 | 18 | 476 | 193 | 283 | 2 | |
四 | 20 | 18 | 394 | 310 | 84 | 2 | |
三 | 五 | 20 | 18 | 432 | 178 | 254 | 2 | |
六 | 12 | 12 | 336 | 0 | 336 | | 12 |
合计 | 110 | 100 | | | | 10 | 12 |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见表5)
表5: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类别 | 学时 | 占学时比例(%) |
公共基础必修课 | 654 | 25.15 |
专业 必修课 | 专业理论课 | 774 | 29.77 |
专业技能与实践 | 1006 | 38.69 |
选修课等 | 166 | 6.39 |
合计 | 2600 | 100 |
(四)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实验、量子物理学基础、初中物理教材教法、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普通物理实验等。要求掌握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实验技能,并且考试达标。
主要核心课程介绍:
《力学》:力学是物理专科学生的一门主要的基础课程。作为物理专业训练的第一门课程,不仅必须提供足够的物理专业知识,而且要为学生的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增强学生以物理科学的眼光去认识世界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牛顿力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及规律,进一步了解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学会用矢量和微积分的数学方法处理相关的物理问题。明了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增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念。
《热学》:热学是物理专业普通物理的第二分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热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物质观点、规律和研究方法;能解决中学物理教学中遇到的热学问题。
《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专业普通物理的第三分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和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获得科学方法论上的教益。
《光学》:光学是物理专业普通物理的第四分支,本课程是以光的传播、光的基本性质、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及晶体光学基础等为主要内容,是普通物理学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原子物理等后继课程必备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光的波动理论及晶体光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概念,学会用光的电磁理论解决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问题,为光电子器件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代物理学》:近代物理学是物理专业普通物理的第五分支,是一门专业理论课,主要研究近代物理学所取得的成果,当今科技绝大部分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近代物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及方法、最新成果及发展方向,有一个全面的、较深入的清晰的了解。
《普通物理实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诸方面受到系统的训练,要求掌握普通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以及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学会实验操作技能;会处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培养研究改进实验和自制教具、学具的初步技能。
主要实践教学:实验室分组实验,野外实训,校外实习基地见习和实习,校外学校或其它单位的顶岗实习。
七、毕业要求
(一)学分要求
学生毕业必须修完教学进程表所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完成顶岗实习(含师范类教育实习)且考核合格;体能测试必须达标。
(二)应修学分 表6:
应修学分 | 备注 |
公共基础必修课 | 36 | 本专业毕业证书,普通话二级乙等或以上证书,英语二级证书,计算机能力证书 教师资格证需要学生参加教育部门相关的考试 |
专业必修课 | 87.5 |
选修课等 | 9 |
合计 | 132.5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物理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有三个副教授和两个讲师的专任教师,一个具有中级职称的实验员(实验师);
(二)教学设施:
具有符合要求的各课程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以及实践基地(各类学校),如力热实验室、电磁实验室、光学实验室、中学物理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等以及中学实习基地。
(三)教学资源
教材:采用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各类各科优秀教材。具有多个实训基地,如各个中学实习基地,具备培养合格中学物理教师或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一切成熟条件。
(四)教学方法
专业教师基本能采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进行理论教学,利用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教学
(五)教学评价
通过考试、考查、分组实验、完成完整实验报告和社会调查报告等,从而综合训练和评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六)质量管理
按要求进行教学互评,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及工作情况。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
九、必要的说明
本专业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由学生自行参加教育部门相关的认证考试)、普通话二级乙等或以上证书,英语二级证书,计算机能力证书。实践课比例超过50%。
计划执行审批意见:
系: 教务处: 分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