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劳动精神——我校举办非遗特色劳动教育课程
发布人:学生工作处  发布时间:2025-04-07   浏览次数:22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育人实践深度融合,学校学生工作处于近日开设“非遗特色劳动教育”系列课程。课程涵盖手编毛衫、传统剪纸等非遗项目,吸引了全校近200名学生参加。


























匠心课堂:一针一线寄温情无限

在“手编毛衫技艺”课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谢春霞老师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飞针走线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现场演示了起针、挑花等传统技法。只见两根竹箸在老师手中灵活翻飞,毛线逐渐成形为精巧的织物,引得同学们连连惊叹。学生们手持棒针与毛线,在经纬交织中感受羊毛材质的温度。参与体验课程的王同学感慨:“编织时必须全神贯注,稍有分心就会出错,这让我真正理解了慢工出细活的含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纸上生花:剪刀舞动呈神韵万千

剪纸教室内,省级非遗传承人陈雁淑老师带领学生从基础的“折纸法”学起,逐步完成“红桃粿”、“福”字等传统纹样创作。课程将非遗技艺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指尖上的修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正如参与课程的严同学所言:“每一刀都需要屏息凝神,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这让我真正体会到'匠心'二字的重量。”这种手脑并用的实践,让劳动教育从体力付出升华为精神淬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校将持续推进非遗+劳动教育活动,计划增设蓝染、瓶内画等课程模块,构建课程+工作坊+实践基地三维育人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底蕴,淬炼劳动品格,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编 辑:张梓波


初 审:林碧薇

复 审:罗延虹

终 审:陈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