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202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
一、设立背景和宗旨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发育障碍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而在大多数国家中,只有不到2%的卫生保健资金用于精神卫生,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和四分之三的滥用酒精导致精神障碍者无法获得简单、可负担得起的治疗或护理。此外,在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精神发育障碍疾病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
二、精神卫生的定义
狭义上的精神卫生包括了心理健康的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疗、康复。
广义上的精神卫生指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健康水平。
三、关于心理健康
一是能够保持内外和谐。内部和谐表现为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并用积极的心理状态接纳自我;外部和谐表现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
二是无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包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及心理疾病,例如:焦虑、抑郁、厌食、反社会行为等。
四、十条心理健康素养
1.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2.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3.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4.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5.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6.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7.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8.预防老年痴呆症,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9.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10.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编辑:陈媛媛
初审:魏奇彬
终审:曾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