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现在是我们十分注重的一个话题了,我们现在追求的健康生活里,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各占半壁江山。
今天,小编要借鉴古时的经验给大家推荐几个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一、恬淡寡欲
保持思想安闲清静,愉快乐观,知足而少欲望,是我国古时历代公认的延年良方,故《素问》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这首诗教导人们做到志闲少欲,怡然自得,随遇而安,以保持心理健康。那么,注重心理健康的你要牢记呀。
二、善处逆境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总会遭受挫折、失败与打击,因而需要我们学会善处逆境,“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小可爱们可以通过舒散、疏泄、排解等方法,如向亲友倾诉苦闷,或尽情欣赏乐,以尽快摆脱不良心情,解除心理压力,求得心理平衡。
有志者,能化悲痛为力量,发奋图强,在更高水平上求得心理平衡。这些古籍的编成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如周文王被囚而写《易经》;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编写《国语》;孙子惨遭膑刑,著有《兵法》;司马迁辱受宫刑,撰写《史记》。
这些历史人物的确因其善处逆境,从而达到他们心理上的“升华”。所以,小可爱们一定要借鉴一下哦~~
三、不做过当事
“大凡为人处事,宜于恰当适中,切莫做过当事。”
光明磊落,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便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心安理得,心静神宁,有益身心。
反之,若做事失当,甚或胡作非为,终是理屈心亏,就会感觉心神不宁,焦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必然会损害身心。
四、不求事事称心如意
“人生世间,自幼至壮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事常多”,教我们不能苛求事事如意。
因为如果一个人的需求过高,高到他难以达到,会使他悲观失望,甚至或会诱发疾病。因而我们要学会善于提出合理的需求,当某些需求不能满足时,要学会自我开导,知足长乐,一定不要自寻烦恼~。因为有些不足还可以激励人们奋发进取呢。
五、学会“宽宏大量”
宽宏大量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人的气量与性格、学识有关,也可以通过学习、锻炼使之改善。方法是“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自熟,殊不与人较”,即先学表情上的忍让与克制,然后做到心理上的宽容与谅解,时间一长,就会变得宽宏大量,遇事看得惯,想得通,放得下,不与人斤斤计较。
这是哲人总结的一种宝贵的经验,很值得学习。
初 审:吴思翰
复 审:魏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