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力量的激发与提升,侧重于对学生的个人潜能的开发与积极力量的巩固。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与心理韧性,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
【主要内容】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常见的异常表现;了解自身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接纳自我,掌握相关的自我心理探索和心理调适技能,如学习发展能力、压力管理、人际交往、问题解决等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学要求】
通过课程改善和优化大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主动求助的意识,减少和避免对自我心理健康不利的各种影响因素,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能够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主动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资料提供:黄彦旎
初审:魏奇彬
终审:詹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