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引领学生成长,服务学生发展”的学生工作理念,进一步完善关心学生成长与发展工作方案,满足不同情况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多元需求,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取得更多学习成就,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条 总体思路。关心学生成长工作明确一个服务目标,立足两项基础工作、完善三项制度、贯穿“四个一”工作内容,落实五个帮扶重点。落实落细关心学生成长的各项任务,全面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等核心素养,使他们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第三条 组织领导。为全面落实我院关心学生成长工作,学院成立由院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和副院长为副组长,学生科长、辅导员、班主任为组员的关心学生成长工作小组,着眼于各年级学生需求特点,抓住服务重点,全面建设学院服务体系,有效服务青年学生;下设班级关爱小组、学习关爱小组、成长就业关爱小组、资助关爱小组,围绕班级、学习、就业、资助四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关心关爱。
第四条 具体措施。
(一)要以学生为本。
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的理念,从思想、安全、学习、生活、就业等全方位服务于学生。学院全体教职员工以此为基础开展一切教学教育管理工作。
(二)抓好两项工作。
1.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激励学生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增强成才报国,爱岗敬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校、爱家、爱自己的情怀。
2.抓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政治安全、信息网络安全、交通安全、宿舍安全、人身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形成以班团会、专题教育为主阵地的常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班主任、辅导员定期走访学生寝室,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广泛宣传各类安全常识。
(三)完善三项制度。
1.完善班主任制度。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一导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榜样。院通过班主任制强化学生专业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竞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2.完善评优评先制度。评定综合测评奖、国家“三金”、优秀学生干部、“五·四”表彰、推优入党等评优评先制度,并严格遵照《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奖励办法》和《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实施办法》及当年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进行评定。
3.完善辅导员制度。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促进学院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老师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突出四项工作,做好服务保障。
1.突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地位,筑牢学生思想堡垒。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以优秀职业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学科专业课融合渗透、校园文化熏陶培育、实践活动感知体悟“四位一体”的培养内容体系;构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挂职锻炼、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科学培养体系;构建“规范培养时限、健全推介机制、加强跟踪培养"等创新培养机制,大力实施青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学生对自我思想认识的提升,从思想教育上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优秀品格,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突出文化育人品牌战略地位,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弘扬汕职精神,开展办学理念、校训、教风学风的宣传工作;推进人文和艺术教育,孵化和培育优秀文化艺术精品项目;开展“校园媒体展示节"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3.突出学风建设常规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建立和健全学风建设联动机制、“学业预警”机制、学风状态长效机制为重点,推进基础养成建设计划;以院级“先进班集体”、“文明宿舍”、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评比、展示活动为重点,开展优良学风建设计划,大力实施学风建设工程。
4.突出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重要地位,重视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工作。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大学生众创网络平台建设。拓展校内外资源,加强整合;根据学校要求,发动学生积极报名参加SYB创新创业培训班,催生一批优秀的学生创业项目;继续做好院级、市级、省级双创赛事的参赛组织工作,推进双创服务工程。
(五)落实五个重点,帮扶困难学生。
1.学习困难有帮扶。通过完善班主任制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立“三人行”帮扶机制:即“专业教师+优秀学生十学业困难学生=三人一同前行”。
2.经济困难有资助。构建完善信息渠道,摸清学生家庭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和学校奖助学金评选活动中,予以倾斜考虑;对于十分困难的学生,设立特殊困难资助资金;同时,大力支持学生勤工俭学,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3.心理困惑有咨询。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不良事件,大力支持辅导员老师学习心理咨询技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育人作用,加强对班级心理联络员的管理,及时收集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配合心理健康中心等部门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突出问题,集中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工作。
4.创新创业困难有指导。专门开设创新创业沙龙,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团队,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帮助有兴趣的学生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同时,鼓励引导学生走进基层,积极创业。
5.就业困难有对策。开展创业就业知识教育讲座,并有计划组织创业就业模拟教学和竞赛活动,强化创业兴趣与意识的培养。全力打造集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就业维权、就业帮扶于一体的就业服务平台,切实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第五条 工作机构及职责分工。学院成立关心学生成长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副院长为副组长,学生科、办公室和专业教研室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学院关心学生成长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指导和部署学院关心学生成长工作;研究建立关心学生成长工作机制;指导关心学生成长工作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班级关爱小组、宿舍关爱小组、学习关爱小组、资助关爱小组、就业关爱小组等。
(一)班级关爱小组。
组长:学生科老师。副组长:班主任。成员:班级学生干部。职责:关注同学们每天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对于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进行宣传,把自己的经历、经验介绍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有学习的榜样,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老师和学习优秀的同学要给予关心、学习督促和帮扶,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行动起来并进一步实现学业成绩的提高。对于经济有困难的同学。老师进行深入了解后,向学院、学校资助中心反映后,在学校层面上给予资金资助,也向同学们提倡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能在经济上、心理上等到缓解。对于心理有困惑的同学。老师和学生干部要与其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关爱,最终让学生有了奋斗的目标并能自己去实现。对于困惑较大的同学,学生科的老师可与学院心理健康中心联系,让其对学生进行指导,实现困惑学生早日走出困境。对于有其它困难的同学,我们班级关爱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动员起来,有困难大家一起来帮忙,让班级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共同进步,最终实现每个人梦想。
(二)宿舍关爱小组。组长:学生科长。副组长:负责学生宿舍管理线条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成员:宿舍长。职责:宿舍长每天需要在固定时间关注宿舍每位成员的动态,如果发现异常现象:如生病、生活消极、无故愤怒、借钱等,要第一时间向班主任和学生科汇报情况,再由班主任和学生科介入处理,了解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正确的解决方法路径,打开学生的心结,消除学生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能在校园快快乐乐的生活成长是我们每位老师的目标。对于宿舍生活上的一些小摩擦,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宿舍长要起带头作用,给予正面引导,发挥正能量宣传,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创造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
(三)学习关爱小组。组长:各专业教研室主任;成员:各专业教师、班主任。职责:专任老师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观察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创建良好的班级、校园学习氛围,让每位同学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让学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帮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资源,督促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以致用。线上创建学习平台,以专业和年级分类,老师实时解答学生提出的专业课问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上去。对于学业成绩优秀的同学,不定期组织交谈会,介绍先进的学习经验,以点带面,达到学生有收获,老师有成就的局面,促进学院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资助关爱小组。组长:党总支书记;副组长: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学院副院长;成员:学生科长、辅导员、班主任、全院在校学生。职责:班主任和学生科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行为,如发现学生经济方面上有困难要及时、主动的与学生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尽可能的物质上给予帮助,也可指引经济困难学生参评学院各类资助,介绍勤工助学岗位给经济困难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生活理念,从经济上缓解学生的实际困难,让其能在学校安心完成学业。
(五)就业关爱小组。组长:党总支书记;副组长: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副院长;成员:学生科长、专业教研室主任、全院教职工。职责:全员参与、全程指导、扩展资源、交叉帮扶。对于学生的咨询有问必答,关爱形式采用的是点对点,一对一帮扶,务必让学生了解就业、知道如何就业。不定期的举行就业政策知识、就业形势讨论会,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在讨论中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最新就业动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指明方向。对于少数就业有困难的学生,安排相应的老师对其进行指导、跟踪务必让学生能完成就业,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学有所用,能回馈社会。
第六条 本办法由应用外语学院负责解释。
第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