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三下乡| 汕职青年“学史力行”队: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百年党史
发布人:外语系复审  发布时间:2022-06-29   浏览次数:12


追思往事忆先辈

寻到大衙探足迹

红渡交通做贡献

色包葱碧尽琅玕

足下重访大夫第

迹从民兵活动所

重守初心再出发

温温眉宇藏志气

百岁不懈奋进路

年年建设好乡村

党的领导旗帜明

史留我辈好担当

在建党100周年的背景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汕职院外语系“学史力行”队以“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百年党史”为主题,开展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816日,汕职青年“学史力行”队的8位成员在指导老师李湲、张珣、林煊以及外语系第二党支部丁灿波书记的带领下前往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大衙村红色基地进行实地走访。

大衙红色渡口纪念亭

         大革命时期中央红色交通线中的重要一站——大衙渡口

大衙红色渡口

    大衙村红色渡口是“中央红色交通线汕头线路中重要的一环,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重要活动点。为纪念大衙渡口为潮汕地区革命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2009年龙湖区委区政府在大衙渡口修建了红色纪念亭并立碑记,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大衙村党群服务中心

     当天早上,“学史力行”队一早抵达大衙村便立即前往大衙村党群服务中心拜访大衙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蓝梓光。蓝主任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通过与蓝主任的深入交谈,我们了解到,大衙村有党员238人大部分为学生党员,军人党员占小部分并且介绍了关于开展“50年代老党员的表彰”,共有17位老党员。大衙村作为红色革命基地基地,一直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各系列讲话以及农村基层学习资料。

    

    大衙村不仅是红色革命基地,也是全国首个实行“中国民村制”的乡村。20216月份,村里175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均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有着红色背景的大衙村,不仅持续传承着红色基因,而且也大步走在建设美好乡村的道路上。同时,大衙村在三支管理、三清三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常态化管理。

下埕——中共大衙地下民兵活动场所

    大衙村在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中后期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重要活动点,被地下工作人员称为“总统府”,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大衙村是澄海地下民兵的主要基点、地下民兵的主要活动据点之一,也是平原武装斗争营地的分布点,他们为中共地下人员和武工队提供粮食、驻地,配合武工队开展武装斗争活动,为潮汕地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添盛第”--中共大衙地下交通联络点

沈楚湘家(大夫第),又名“添盛”,也是大衙村红色革命印迹之一。沈楚湘出生于潮安县富户人家,知书达理,接受过新潮思想,支持抗日活动,同情共产党的革命工作。宅院内大大小小的房间,是当年沈楚湘为中共地下党组织提供的宿营地。“最多的时候有几十个。地下党员藏身在这里,一住就是好几个月。”蓝主任介绍道,沈楚湘非常支持革命,在敌人不断“围剿”搜捕和屠杀的威胁中,她不顾自身和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仅为中共地下组织提供宿营地和粮食,还常为他们放哨送信,帮忙安排渡船等,配合武装队伍进行活动。院墙斑驳,见证了多少斗志昂扬、信念坚定的革命志士在这里重整旗鼓再出发,义无反顾地踏上风起云涌的新征程。这是大衙村的红色革命印迹。

此次活动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党史学习教育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在其中必然要打开“学思悟践”的工具箱。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学中共党史、行红色之旅、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非凡意义。


外语系

编辑:张

校对:张丹敏

初审:庄扬

复审:周乐新

终审:马贞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