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纪实
方迪成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于2005年,其培养目标定位于机械装备的维护、维修、管理及售后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的设置紧扣汕头及广东机械制造行业,定位于服务区域轻工装备产业及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培养、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均紧紧围绕这个前提。经过多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的课程体系、学历职称基本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全面覆盖的校内实训室、稳定运行的保障体系,取得了一些办学成绩。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建设单位,是广东省第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建立了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是省级轻工装备示范性产业学院建设单位。
汕头是“中国包装印刷和装备生产开发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轻工机械装备产业基地”。汕头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印刷包装产业确定为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要“依托包装印刷和装备生产开发基地,集中资源力量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技术突破,推动包装装潢设计技术水平,印刷包装机械制造、印前印后设备制造工艺水平,薄膜包装材料、印刷材料制造工艺水平 明显跃升,做强做大印刷包装产业集群”;将智能装备制造确定为四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要“加快现有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塑料包装机械、 纺织机械、印刷机械、食品机械、输配电设备等领域,打造集设计、 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智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了服务好汕头传统优势轻工装备产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教材教法改革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
一、构建“一引领、双促进、三融合”的轻工装备产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1)“一引领”:以技术项目为引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包括轻工装备产业联盟在内的一系列横向项目、教师的纵向项目、“攀登计划”科技创新培育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锤炼了创新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管理能力,助推企业技术革新。(2)“双促进”:以技能、创新竞赛和跟岗实习为抓手,从两方面促进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将课程模块与竞赛、岗位技能挂钩,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结合联盟企业的跟岗实习,锻炼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3)“三融合”:构建课程思政融合、创新技能融合、管理知识融合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制订课程体系,实现了对学生在“工匠精神、专业技能、管理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成立轻工装备产业学院,形成校企共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精准对接汕头轻工智能装备产业链的高端岗位需求情况,与汕头轻工装备企业联盟合作建立轻工装备产业学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构建以汕头轻工装备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技术技能人才供应链,通过供应链打破校企之间的屏障,实现新起点上的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共建轻工装备产业学院为载体,在人才、技术、资金、设备实现无缝对接互通有无,形成校企共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
三、对接轻工装备产业链岗位需求,重构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轻工装备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情况,一体化修订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成立机电装备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委员全体会议,组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中加入了轻工装备装调与维修、轻工装备营销等课程。
四、基于能力培养的教材教法改革。围绕轻工装备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融入轻工智能装备产业链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规范,与轻工装备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实际工程案例,开发适合高职学生认知结构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所需的工学结合教材;基于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与企业合作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和岗位目标所需能力要求,结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完成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五、校企对接,构建双师结构教师团队。聘请了轻工装备产业学院合作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外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实践课时部分教学工作。专业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校企双向流动、项目合作等途径,提升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凝聚力、战斗力,提高教师团队教育教学能力。
六、校企共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合作企业建设校内轻工装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全面覆盖轻工装备企业岗位技术技能训练,既能开展校内学生实践教学又能面向轻工装备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培训。在合作企业汕头轻工机械厂有限公司、汕头华鹰软包装设备总厂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来自合作企业的生产难题、技术痛点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七、建设多元平台,服务轻工装备产业转型升级。集中力量建设服务轻工装备行业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工程技术研发来推动本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加强相关实验条件,聚集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培养相关专业方向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粤东地区乃至全省轻工智能装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助力转型升级,与汕头市嘉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共建工程中心,建成省级工程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为轻工装备产业学院合作企业汕头市华鹰软包装设备总厂有限公司、汕头轻工机械厂有限公司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基地,合作进行相关技术研发。成立黄贵松LCD与触控显示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立足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发挥技能人才团队优势,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多年教学改革探索,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水平取得明显提升,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和辐射作用日益扩大,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