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林钗:《项羽本纪》(节选)

来源:人文社科系  发布时间:2019-09-12  浏览次数:13


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悲歌

 ——《史记·项羽本纪·乌江自刎》

教学设计




1.专业名称:语文教育

2.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3.参赛类别:课堂教学比赛

4.比赛组别:高等职业教育组



目  录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史记·项羽本纪·乌江自刎》

教学对象

语文教育专业大二第一学期学习阶段的学生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

开设时间

大二上学期

教学学时

1学时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学背景

《史记》属于秦汉散文,是古代文学经典之作,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惊世骇俗之作。《项羽本纪》是《史记》中“十二本纪”之一,它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目,“《史记》130篇,以《项羽本纪》为最”。基于此,《史记·项羽本纪》是语文教育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研读的重点篇目。

内容分析

内容

选择

主要选讲《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最后一幕:项羽之死之“乌江自刎”。

教材

选用

遴选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于非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教程》(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该教材为大专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教材,其对文学史的背景阐述详细,比较切合我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

学情分析

1.文言文学习方面,绝大多数学生是参加高中学考招录的,其整体入学水平不高,基础比较薄弱,文言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讲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学生已在大一第二学期接触古代文学,已学习了先秦诸子散文,从文言文学习的难易程度来讲,两汉散文比先秦诸子散文易懂,《史记•项羽本纪》的学习难度不大,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此外,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的情节简洁但生动,其线索内容也易于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


2.授课知识的承接方面,前面已介绍了司马迁的生平,以及《史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学生对司马迁塑造历史人物的六种艺术手法已有所领悟;学生对《史记•项羽本纪》的“少时学情、巨鹿之战、鸿门宴、霸王别姬、东城快战”等内容已有深度的理解和掌握。

3.学习状态和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且由于他们成长于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因此,他们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性较强,对媒体资源兴趣较浓。从我们所做的调查得知,在授课方式上,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授课方式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再配以传统教学(见表1)。


1 关于最反感的教学方式与最有效果的授课方式的调查

在课堂教学中,

你最反感的教学方式是

几种授课方式中,你认为对学习

古代文学最有效果的是

选项

百分比

选项

百分比

教师满堂灌

14.3%

完全用多媒体课件

6.9%

不着边际,胡吹一通

15.2%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

3.6%

只有例子没有理论

3.6%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再配以传统教学

83.6%

老师照本宣科

66.9%

其他(如实践教学,诗词写作训练等)

58.8%

教学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生日后的岗位需求,制定了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并评价项羽。

2)学习本文中司马迁通过典型化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理解“乌江自刎”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2)深入理解项羽这一悲剧人物形象。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信息化手段

教学环节

1.任务驱动教学法

提前一周通过微信发布任务,让学生复习上一次课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项羽生平经历并上传蓝墨云班课,在云班课上做重点字词释义和读音的测试活动,完成分工表的填写,并准备本次课的展示内容。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等学习体系。

网络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微信、思维导图小程序)

课前

2.问题导向学习法

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为课文精心设计六个与项羽人生主要事件相对应的问题:一设计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二讲讲巨鹿之战的意义;三在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是什么;四对“霸王别姬”中虞姬唱和项羽的诗歌进行赏析;五对项羽临死前说了三次的“此天之亡我”一句进行剖析;六对项羽是否应该乌江自刎进行分析(本课堂教学实录展示第六小组学习成果);优化对学习过程的提示和引导。

PPT,专业教学资源库(音频,视频,图片),网络信息搜索

课前

课中

3.小组合作教学法

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本课堂教学实录展示第六小组学习成果),让学生根据任务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交流讨论,上台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做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

PPT,云班课,网络信息搜索

课前

课中

4.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

老师利用微信群与学生在线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把握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作为日后改进教学的依据,并利用云班课的“小组任务”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互评,组内互评,使学生的学习行为获得全方位的记录与评价。

微信群,蓝墨云班课

课前

课中

课后



三、教学过程(本课堂教学实录选取第六小展示自主学习《乌江自刎》成果)

()课前准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教师导学

教师进行教学规划,有针对性地推送学习资源,发布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一周,从教学资源库中选取相关资料,利用微信、蓝墨云班课上传教学资料和发布课外自主学习任务:

1)将学生分成六组,每组负责课文对应的一个历史事件的讲解和对应的一个问题的解答。完成小组分工表,组织、开展对应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展示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先通读全文,弄清文章大意;

根据自己所在小组的分工,细读、分析相关内容;

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在线查找资料,最后制作成PPT,选派一位或若干位同学代表本小组分享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果;

老师打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期末成绩。

2)复习上一次课知识重点:“司马迁塑造历史人物的艺术手法”(6种);

3)思考本篇课文中司马迁塑造项羽这一形象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在此期间,师生之间保持联系,以便更好地就学生在准备讲解的过程碰到的任何问题及时解答和指导。

1)按《小组分工表》,组织、开展对应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展示活动;

2)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3)预习课文,观看老师上传的资料、视频,思考老师留给的问题;

4)与老师保持联系,以便更好地就在开展小组教学活动中碰到的任何问题可以及时获得解答和指导。

1)通过清晰的任务分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课前视频资料的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师生在线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学习行为获得全方位的记录与评价。

2.教师督学

课前2天,在云班课上发布关于预习内容的小测试题。

1)文言基础知识测试;

2)画出“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的思维导图,并上传上课用的评价量表。

完成云班课上的作业。

通过文言基础知识测试,帮助学生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通过画“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项羽本纪》基本情节,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能力。

()课堂教学(4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语(1分钟)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著名的写项羽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项羽本纪》中项羽人生的最后一幕:《乌江自刎》;《史记》曾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它的悲剧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项羽是《史记》众多悲剧人物之一,他是楚汉战争的失败者,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中国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同时也留给我们无尽的争论——项羽是英雄还是懦夫?应该自刎还是应该渡江?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乌江自刎》,一探究竟。

认真听讲。

以学生熟悉的诗歌引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借用鲁迅的评价突出《史记》的文学地位;

以项羽留给我们无尽的争论作为后面对项羽评价的铺垫。

1.复习导入(6分钟)

1)检查学生课前完成作业情况(蓝墨云班课上)(3分钟)

核对课前做的文言基础知识测试题,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检查“思维导图”作业的情况,明确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

看屏幕上显示的练习题分析。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刺激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温故知新,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确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2)回顾前情(3分钟)


提问:前面五个小组的同学已经为我们展示了《项羽本纪》中“乌江自刎”之前的学习内容的自主性学习成果。我们请同学来复述一下情节:霸王别姬和东城快战的故事情节。

明确:在霸王别姬中,我们看到项羽,四面楚歌,但这个铮铮汉子,面对心爱的虞姬却泣数行下,体现他柔情的一面。在东城快战中,项羽斩将乂旗,一人杀数十百人,体现出他拔山盖世的气概。但他认为,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至死不悟。

PPT显示:

霸王别姬——四面楚歌,铁骨柔情

东城快战——拔山盖世,至死不悟

同学甲回答霸王别姬的故事情节;

同学乙回答东城快战的故事情节。

通过前情回顾,使学生能将下面的新课与旧课连接起来,让学习内容成为有机的整体。

2.整体感知(13分钟)

1)第六小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主学习成果(5分钟)

认真聆听。

预设:

学生代表用PPT展示,讲述《乌江自刎》故事情节;

学生代表根据故事情节演绎小品。

1)通过分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探索能力、沟通交流及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学生动手制作PPT,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力;

3)通过学生上台讲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

4)通过表演将情节进行再创作,加深学生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5)通过采访主创,让学生了解项羽之死的前因后果;(6)通过请小品扮演者来分析人物性格,一是出于扮演者比一般同学对项羽理解更深,二是引起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7)通过归纳总结和明确艺术手法,加深学生的记忆,突出重点。


2)采访小品主创(1分钟)

创作小品时为什么要把前面两个情节“霸王别姬”“东城快战”合起来演?

为什么把“乌江自刎”这一情节作这样的演绎?

明确乌江自刎三个情节:拒渡、赠马、赠头颅

预设答案:

能使大家了解项羽之死的前因后果,使故事具有完整性;

根据原文的故事情节进行编排,重现原文。

3)人物性格分析(2分钟)

提问乌江自刎三个情节表现了项羽什么特点(心理、性格特点)?明确(PPT显示

拒渡——知耻  重情重义

赠马——重情重义 心地仁善

赠头颅——重情重义   慷慨悲壮

预设:

小品项羽扮演者回答:在乌江自刎这一小节中,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体现它知耻的一面。作为答谢,他把自己心爱的战马,送给亭长,不愿马随自己战死,这体现他重情重义,心地仁善。临了,他决意把自己的头颅送给故人吕马童,自刎而死,体现他重情重义慷慨悲壮。


4)归纳(3分钟)

我们前面五个小组都已对自己组负责的情节作了一个归纳,比如霸王别姬——四面楚歌,铁骨柔情;东城快战——拔山盖世,至死不悟

请为你对“乌江自刎”的理解填上三个合适的词语。

明确:这是三个表示不同程度理解的词,“知耻重义”是我们读课文(拒渡、赠马、赠头颅)能够从字面上理解得到的;“慷慨悲壮”是指充满正义,情绪哀伤而激昂,需进一步分析才能理解得到;“荡气回肠”需深一层地分析:故人追之、认之、欲杀之以取赏,项羽却出人意表慷慨赠头,两相对比,泰山蝼蚁何等鲜明,这样项羽之死就形成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PPT显示:乌江自刎——知耻重义,慷慨悲壮,荡气回肠。

预设:

请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请每一组派一位代表回答,一或多个词都可以。

5)明确艺术手法(2分钟)

PPT显示:司马迁塑造历史人物的主要6种艺术手法

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人物的生命遭际,突出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

在矛盾斗争的尖端考验人物,展示人物性格的优劣长短;

通过典型化细节,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活化人物形象;

运用“闲笔写人”的手法,交代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人物的未来命运;

运用“互现”法,补足人物的全貌。

提问:以上六种艺术手法在《项羽本纪》中都有所体现,那么在“乌江自刎”这里主要是用到哪种艺术手法?

明确:第三种;

拒渡、赠马、赠头颅三个情节是项羽特有的,你一想起这三个情节,就会想起项羽,所谓“典型化细节”就是指某人物特有的细节。司马迁在这里通过典型化细节,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项羽。

预设:

学生回答。

3.品味人物

9分钟)1)项羽选择自刎的原因(1分钟)

PPT显示:文中项羽为什么选择自杀?原文是怎么说的?

明确:PPT显示: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⑼纵彼不言,籍独不于心乎?”

学生回答:

天之亡我;②无颜见江东父老。

培养学生立足文本解读文章的能力。

2)名家看法(播放《王立群读史记•项羽》视频)(2分钟)

王立群认为项羽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有三:天之亡我;耻于起兵;忏悔意识(时间不够则重点看第三点)

观看视频

通过名家解读,提高学生对项羽人物形象的认识,为后面的归纳作铺垫。

3)项羽是否应该乌江自刎?(4分钟)

项羽是否应该乌江自刎,历来都有争议。以杜牧为代表的认为他不应该自刎,“卷土重来未可知”;与他争锋相对的王安石则认为他“中原一败势难回”。那么,你认为呢?

PPT显示:

题乌江亭

[]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问卷调查

云班课上设置问卷调查活动:

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

A.

B.

第六小组的观点

教师点评

对这个问题可从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来考虑(如时间允许,则提问其他小组的看法;如时间不允许,则留作课后云班课上的作业)。

认真听讲;

全班同学在云班课上填问卷调查;

第六小组同学以辩论阐述两种不同的观点;

如时间允许请其他组同学表达他们的观点。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兴趣;

以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人物理解;

教师及时点评,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归纳“乌江自刎”对人物刻画的作用(2分钟)

无论如何,历史上的项羽是自杀了。由于他悲壮的自杀,使项羽这一形象立体、丰满了起来。因为乌江自刎表现了项羽的诸多人格魅力。比如说表现了他的荣辱观念——他以一人苟且偷安为耻,以扰民害民为耻,这是项羽不愿东渡乌江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有了乌江自刎,项羽的道德观才表现了出来,大大增加了他人格魅力的分量。其次,乌江自刎表现了项羽视死如归的万丈豪情。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事件非常感人。一位失败者在面对死亡之时,能做此选择,毫不畏惧,确实感人至深。所以文学上的项羽必须死于乌江!必须二字更显出乌江自刎对刻画项羽形象的重要作用。

认真倾听,并记笔记。

在前面教学环节的基础上作归纳,通过归纳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4.评析人物(10分钟)1)第六小组评价项羽(4分钟)

PPT显示:项羽评价                    众说纷纭 褒贬不一

项羽因为其性格的丰富性,使得人们对他的评价历来都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些人说他是英雄,骁勇善战,有担当讲情义,才华出众,有些人说他称不上是英雄,刚愎自用,残暴自负,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等等。学完这篇课文,大家怎么评价项羽其人?(这是第六小组自主学生任务之一)

第六小组的评价

教师点评

思考怎么评价项羽其人?

第六小组的同学阐述他们的评价。

培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主动探究,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评价人物的方法。

2)古人对项羽的评价(2分钟)

韩信评项羽

PPT显示: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②印刓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圆了。

司马迁评项羽

PPT显示: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比较公正。首先,司马迁肯定了项羽在反秦斗争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他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接着又批判了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致失败,一赞一叹,可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

认真聆听,比对自己心中对项羽的评价。

通过介绍古人对项羽的评价,加深学生对项羽人物形象的理解,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评价人物。

3)当代名家对项羽的评析(播放王立群和易中天评析项羽的视频)(3分钟)

王立群对项羽的评述

播放《王立群读史记•项羽》视频:项羽的悲剧在于他不是用人之人而错据用人之位,他是可用之人而占据了用人之位。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忏悔意识、霸王别姬的悲壮、自刎前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豪爽,项羽的悲剧其实是道德的悲剧,他之所以两千多年来一直令人感叹、追思怀念,多半在于其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项羽在反秦、灭秦斗争中建立的功勋我们应当给予肯定,同时对项羽在失败中间所犯的错误,包括政治军事及性格上的弱点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易中天对项羽的评述

播放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刘邦对手之谜》视频:“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项羽总爱逞英雄主义。

认真聆听,比对自己心中对项羽的评价。

通过现代名家解读,提高学生对项羽人物形象的认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评价人物;

通过古今评价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项羽身上有多个侧面,性格比较丰富,所以我们在评价人物时也需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进行评价。

4)如何评析历史人物(1分钟)

易中天的观点,一个人物有民间形象,文学形象,历史形象,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人物具有多面性才显得真实,我们应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评价历史人物。

认真聆听,比对如何评价。

及时归纳,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课文小结

2分钟)

司马迁巧妙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把项羽性格中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在《项羽本纪》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性格丰富,血肉丰满,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同时,他又以史学家的精神:不隐恶,不潜善,秉笔直书,既有对项羽高度的赞美,又有对他深刻的批判,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在项羽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司马迁的人生价值观,活着要有所作为,要为理想而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要活得有价值。项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反秦斗争的过程中,他的作用是巨大的,“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司马迁的人生价值观对我们在座的同学也是有启发的。活着,要有所作为,要为理想奋斗。这也是习近平主席对新一代青年的期望。作为师范生,我们的理想就是当好“四有”好老师;希望大家学完《项羽本纪》后能够有所启发。

认真聆听,感受司马迁的人生价值观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启发。

通过教师归纳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学习司马迁的人生价值观和感受项羽人物形象的审美特征。

学生评价

4分钟)

请一至五小组的学生代表依次对第六小组的成果展示进行点评或提问,第六小组的同学就提问进行回答;

在蓝墨云班课的“小组任务”中对第六小组的自主性学习成果的展示进行评分,评分方式:老师评分,组间互评,组内互评;

评分点:参考《评价量规表》

展示学生互评提交的情况;

展示云班课上学生的学习排名。

一至五小组的学生代表依次对第六小组的成果展示进行点评或提问;

全班同学到蓝墨云班课上面进行对第六小组的互评打分;

学生看自己在云班课上的排名。


通过其他五组与第六小组的点评答疑互动,实现生生互动,生生评价,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更全面;

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深度应用,参考评价量表给学生打分,学生的学习行为获得了及时全面的记录与评价,实现了教学的过程性考核;

通过展示学生排名,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附件一:“项羽一生”思维导图




()课后巩固

1.教师在教学平台中发布了本章节小测验题,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教师随时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从而把握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作为日后改进教学的依据。另外,我还使用了教学平台的答疑功能,鼓励学生主动就课程内容提问,教师及时予以解答,保持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2.课后参考蓝墨云班课上大家填写的小组评价,给六组学生打分,分数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成绩。



四、教学反思与诊改

(一)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近几年课程考核的结果来看,使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后,随着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的改进,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都实现了稳步提升,反映了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对课堂传统教学的有效支持。

(二)有效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从教学反馈的结果来看,学生对于分组教学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层次、多维度、快速有效的良性互动,给予了普遍的好评。

(三)有效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辅以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实现了教学的目标,学生能够较好地对人物性格、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四)不足之处及其改进措施

本课堂实录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小失误:其一,小品表演中演小兵的同学一出场就忘词。主要是因为原演小兵的同学因家有急事请假,同学临时替上,导致准备不足,出现失误;为避免出现类似的失误,教师应提醒学生,以后在工作过程当中,要多做预案,才能及时有效地做好应急处理。其二,PPT出来不太流畅。主要是因为教学设备老化,特别是手机和学生PPT连着的副屏,卡得厉害,多少对教学效果有影响。建议学校及时更换教学设备。其三,学生课堂分享的教态不够自然,以后需加强学生课堂仪态、课堂口语等专业技能的训练。

、教学特色与创新

对古代散文作品的讲解,常规的解决方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常用工具是黑板加粉笔,辅以PPT,本教学设计特色解决方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

将“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用分组教学,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重难点,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实现教学目标,锻造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打造信息化古代文学新课堂

1.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实现深度学习

学生在课前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借助网络,查找资料,完成自主性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前课中,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自主性学习任务,上传学习资料,及时查看云班课作业,极大地拓展了教学时间与空间;学生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思考项羽乌江自刎的原因,项羽“卷土重来未可知”等问题,须用批判性思维来接受文中的知识和观念,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在新的情境中迁移应用,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实现了深度学习。

2.形成考核新模式,实现精准评价

我采用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做到精准评价:从学生完成课前自主性学习任务、课中展示自主性学习成果,到课后完成巩固练习、贯穿教学全程的线上线下师生交流,再参考学生在云班课上根据评价量规表做的小组评价的分数,学生的学习行为获得了全方位的记录与评价,形成注重教学过程性考核的新模式。




21